天天财经讯长胜证券,4月22日晚,中信银行通过公告对外披露,该行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已核准芦苇中信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
芦苇自2025年4月21日起正式就任中信银行行长。
公开简历显示,芦苇,1971年10月出生,银行业从业经验丰富,拥有中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资格,获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专业会计学硕士学位。
芦苇自2025年2月起担任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于2022年10月-2025年2月历任中信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董事长;
2017年1月-2022年10月,历任中信银行董事会秘书、董事会秘书(业务总监级)、业务总监、党委委员、副行长,其间先后兼任香港分行筹备组副组长,总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阿尔金银行筹备组副组长、董事,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1997年1月-2017年1月,在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现北京分行)、总行工作,历任总行营业部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行计划财务部(现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总经理,总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等职务。
展开剩余79%目前,中信银行高管队伍包括:行长芦苇,副行长、风险总监胡罡,副行长谢志斌,副行长贺劲松,副行长谷凌云,业务总监陆金根,以及董事会秘书、公司秘书张青。
根据中信银行日前公布的2024年“成绩单”,去年全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136.46亿元,同比增长3.76%;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6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整体数据呈现积极态势。
从过往业绩表现看长胜证券,2021年-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分别为2045.57亿元、2113.92亿元、2058.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05%、3.34%、-2.60%;净利润分别为556.41亿元、621.03亿元、670.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60%、11.61%、7.91%。
虽然中信银行的业绩增速近几年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但在银行业整体净息差缩小的大背景下,且和其他上市股份行相比仍能保持营收、净利“双增”可圈可点。
利息收入在银行收入构成中占据关键地位。年报显示,中信银行2024年实现利息净收入146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69.67亿元,比上年增长7.39%。
2024年,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77%,与上一年的1.78%相比微降0.01个百分点,虽已远不及2020年高达2.26%的净息差数据,但降幅低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16个基点,并连续三年跑赢大市;净利差为1.71%, 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芦苇判断,银行业总体上还处于利率下行环境中,息差仍面临收窄压力。资产端受LPR下行、存量按揭利率下调、隐性债务置换等因素影响,2025年的贷款收益率下行压力或许会更大。他指出新的一年中信银行将一以贯之强化稳息差,进一步改善ROE水平,提升投资者回报。将在资产端和负债端持续双向发力,以“结构为王”为主要的路径,实现稳息差。
报告期内,该行公司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899.6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5.03%,占营业净收入的44.91%;其中公司银行非利息净收入140.75亿元,较上年增长9.73%,占非利息净收入的 22.62%,较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的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长期以来备受各界关注。截至2024年末,在中信银行的贷款结构中对公贷款占比58.7%,零售贷款占比41.3%。
具体来看,该行对公客户总数达126.66万户,相较于上年末增加10.90万户;对公贷款余额达2.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00.25亿元,增长率为8.07%;对公存款余额为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62.78亿元,增幅为4.92%。
零售业务上,零售客户数量增长至1.45亿户,零售管理资产余额提升至4.69万亿元,个人按揭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
不过仍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818.21亿元,较上年下降2.08%,占营业净收入的40.85%;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203.28亿元, 较上年下降14.02%,占非利息净收入的32.68%,较上年下降9.51个百分点。税前利润也由上一年的159.35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92.30亿元,下滑幅度达42.08%,利润贡献占比从2023年的21.3%降至11.4%。
2021年,中信银行在财报里提出以财富管理为支点,以“板块融合、公私联动、集团协同”为杠杆,实现零售金融业务“撑杆跳”。董事长方合英也宣布计划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时间内,使零售业务的收入占比突破50%的大关。2022年,中信银行更是提出了打造“新零售”的战略目标,并喊出了“零售第一战略”的口号。
但细看2021年-2024年相关年报数据,其零售业务的营收规模似乎徘徊不前,始终在800多亿元的区间内,税前利润也从2021年的227.04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92.30亿元。
零售业务业绩下滑的背后原因之一,或是其信用卡业务的收缩。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23亿张,较上年末增长6.68%;信用卡贷款余额4878.82 亿元。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量2.44万亿元,同比下降10.13%;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559.10亿元,同比下降5.91%。”
综合历史数据看,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已经连续两年下滑,贷款余额也跌破5000亿元。可以看出,尽管2024年信用卡发卡量有所上升,但信用卡用户的使用活跃度和用卡量减少明显,这也导致中信银行在这块业务上的创收能力下滑了5.91%。
信用卡业务失色,未来如何支撑中信银行“零售第一战略”?
从行业背景而言,信用卡业务已从“跑马圈地”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中信银行信用卡的多个关键指标下滑事实上也是整个信用卡行业的缩影。在规模收缩的大趋势下,中信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也明确提及,“围绕‘食、住、行、娱、购’民生场景,进一步加大优质客户获取和分期投放。”
在这些举措之外长胜证券,未来中信银行若想实现董事长方合英的“零售业务收入占比突破50%”的目标,还应不断推陈出新,而这些不仅考验正式履新行长职位的芦苇,也考验着“方芦”组合下的领导班子。
发布于:北京市大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